华丰公司现有资金200万元,其中债券100万元(年利率10%),普通股100万元(1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0元,今年股利1元/股,以后各年预计增长5%)。现为扩大规模,需增资400万元,其中,按面值发行债券140万元,年利率10%,发行股票260万元(26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0元,股利政策不变)。所得税率30%。计算企业增资后:(1)各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2)各种资金的成本。(3)加权资金成本。
某公司拟投资一个新项目,现有甲、乙两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投资总额1000万元,需建设期一年。投资分两次进行:第一年初投入500万元,第二年初投入500万元。第二年建成并投产,投产后每年税后利润1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用9年,9年后残值100万元。 乙方案:投资总额1500万元,需建设期两年。投资分三次进行:第一年初投入700万元,第二年初投入500万元,第三年年初投入300万元。第三年建成并投产,投产后每年税后利润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用8年,8年后残值200万元。若资金成本为10%,项目按直线法进行折旧,请通过计算净利现值进行方案选优。
已知:A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为70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2008年该企业拟采用的信用政策为(4/10,2/30,n/60);预计营业收入为9000万元,将有30%的货款于销货后第10天收到,20%的货款于第30天收到,其余50%的货款于第60天收到,前两部分货款不会产生坏账,后一部分货款的坏账损失率为该部分货款的4%;收账费用为50万元。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8%。 为简化计算,本题不考虑增值税因素,一年按360天计,假设2008年变动成本率不变。 要求:计算该企2008年的下列指标: ⑴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 ⑵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⑶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⑷信用方案的现金折扣。 ⑸坏账损失。
某企业投资15500元购入一台设备,另需流动资金投资5000元。该设备预计残值500元,期满流动资产投资可全额回收,设备可使用3年,折旧按直线法计算(会计政策与税法一致)。设备投产后每年销售收入增加分别为10000元,20000元,15000元,除折旧外的费用增加额分别为4000元,12000元,5000元。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率为40%,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目前年税后利润为20000元。 要求:(1)假设企业经营无其他变化,预测未来3年每年的税后利润; (2)计算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利率为10%,期数=1、2、3时,复利现值系数=0.909、0.826、0.751)。
在国内经济型轿车市场上,像广州本田的飞度一样几乎是全球同步推出的车型还有上海大众的POLO。但与飞度相比,POLO的价格要高得多。飞度1.3L五速手动挡的全国统一销售价格为9.98万元、1.3L无级变速自动挡销售价格为10.98万元。而三厢POLO上市时的价格为13.09-16.19万元。飞度上市后,POLO及时进行了价格调整,到12月中旬,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上,三厢POLO基本型的最低报价是11.11万。即使这样,其价格还是高于飞度。虽然飞度9.98万元的价格超过了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但在行家眼里,这是对其竞争对手致命的定价。 飞度定价上也体现了广州本田的营销技巧。对于一般汽车企业来说,往往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定价,想办法最大程度地获得第一桶金。这体现在新车上市时,总是高走高开,等到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才考虑降价。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在降价时,因为没办法传递明确的信号,消费者往往更加犹豫,因为他们不知道企业是否已经将价格降到谷底。 飞度的做法则不同,它虽然是一个技术领先的产品,但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定价。虽然这种做法会使消费者往往要向经销商交一定费用才能够快速取得汽车,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但供不应求的现象会让更多的消费者产生悬念。如果产量屏障被打破以后,消费者能够在不加价的情况下就可以买到车,满意度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它给予了消费者荣誉上的附加值。 对于飞度为什么能够实现如此低的定价这个问题,广本方面的解释是,飞度起步时国产化就已经超过80%。而国产化比例是决定国内轿车成本的两大因素之一。 整体来看,飞度良好的市场表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广本采用了一步到位的低价策略。汽车性能和价格在短期内都难以被对手突破。这就使得长期徘徊观望的经济型轿车潜在消费者打消了顾虑,放弃了持币待购的心理,纷纷选择了飞度。 请运用定价的相关理论,对上述材料进行评述。
中国家族企业为何“短命”?(科技日报,2012-1-4) 首份《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日前由全国工商联、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和李锦记家族联合发布。报告指出,我国共有790万家的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70%以上,其中大多数是家族企业。据统计,2010年底,我国2063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达762家,家族企业在上市公司中比重达36.9%。 一份调查显示,1990年前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5年、60%以上企业在创办后不到5年就破产或倒闭,与之相比,近年来民营企业寿命逐步提高,在2010年约为7年,但与日本企业(会社)35年的寿命相比,差距甚远。 我国一些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对于现代大型企业、外资公司、跨国集团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家长式粗放型管理、家族成员争权夺利等问题,还暴露出保守、任人唯亲等弊端,尤其是部分“富二代” 成为“负二代”,已成了家族企业的“负资产”。 一些家族企业在传给谁、如何传的问题上依然缺乏明晰规划。调查发现,约44.3%的企业主表示目前没有考虑交班问题。在已考虑的家族企业中,多数希望能由家族继续保持对企业的控制权,约45.4%的企业主表示希望子女能直接管理本企业,还有19.33%的企业主打算让子女继承企业股权,“子承父业”的内部传承模式仍是主流。 但企业主们强烈的家族传承意愿恐怕会被泼上一盆冷水。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6%的企业主子女愿意接班,当然也有一部分企业主不愿意交班。将子女接班意愿和父辈交班意愿做契合度进行比较,超过3/4的家族企业在交接班问题上还没有达到统一。 根据案例分析,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家族企业的成员该如何进行退出。